《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
「夠台,才夠美!!」
台客徐君豪與導演李鼎兩位三十多歲的男子,平日認真工作,忙著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事業有成之餘,兩人決定來一趟「寶島摩托車之旅」,騎著號稱「直線加速之王」的愛車,引擎發出「嘟~嘟~嘟」低沈而溫和的聲音,從台北出發,以阿里山為起點,到南投、太魯閣、蘭嶼。
台灣美學在本書中自然呈現,明明白白是尋常的美景、美食、美好的記憶,為什麼是「到不了的地方」?若不是兩人下了決心,忙著做空中飛人的導演恐怕還不知道阿里山的神木早已倒下;若不是為了到南投洗溫泉,就不會產生「寂寞餘花」的創意茶名;不到蘭嶼參加飛魚祭,台客也不會看見傳說中有翅膀的魚,更沒機會穿到丁字褲…這些故事,就發生在台灣,這些地方很近,又很遠,你我隨時可以出發,卻又可能一輩子到不了……
本書有導演與台客精心拍攝的台灣美景和民間總鋪師共同發想的創意美食,讀完本書,你將發現,
台灣,就是這麼美!
感謝台客與導演,喚醒了沈睡在我們心中的台灣美景!182天外宿的日子,6個不同的城市,47張加油站的發票,5座被穿越的山脈,13道創意美食,1台摩托車(直線加速之王)= Anywhere Somewhere Nowhere ─ passage to food
《忘記憂愁的地方》
台客說:灰機為什麼會灰?不是因為引擎,是因為有了夢想。
導演說:阿里山為什麼會美,是因為山裡有個祕密,你永遠尋不到答案。
「我們在冬天遇見颱風,春天碰到下雪,夏天經歷了幾場霧,我們在秋天不斷淋雨……」兩位作者在跟我們分享阿里山旅行時,說出這一段非常詩意的話。
繼《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台客與導演延續兩人的阿里山深度探索。他們從2004年11月到2005年9月為止,經歷了阿里山不同往年的四季,李鼎說:第一次日出會寂寞,第二次開始不快樂……我不知道如何忘記憂愁,我只知道在山裡等待。
森林變化很大,陽光會跑,光跑到身上就像按摩一樣舒服,兩個很快的人,反應很快,與人快熟,到了山裡,卻很挫折,一切都慢下來了,於是台客說:任何事,都需要時間的醞釀,茶也是,食物也是,人更是。
這次的旅行,原本只是單純的阿里山之行,但是到後來差點成為台客與導演的阿里山分手旅行,為了塔山,為了靈魂,更為了導演事事求好的行事風格,台客負氣從阿里山跑走了,後來雖然回頭,但是人生畢竟沒有完美的旅行……導演在後記中寫著:
去年,我跟君豪騎著「直線加速之王」,穿越城市、村莊、鐵道、機場、平原、稻田……然後進入一座森林裡,經歷了冬春夏秋。每次在公路上淋著大雨,無處可躲持續行駛,或是在驕陽烈日下烤得口乾舌燥……大自然的考驗,總讓我們懷疑彼此的體力與時間,能否再延續更多的旅行,但每當好不容易到達一個地方,將熱騰騰的「直線加速之王」停好熄火的那刻,我真的覺得「陪彼此一段」,就是一場可貴的友情。
剩下所能說的不多,只剩──一本友誼,一本初衷。
作者簡介
李鼎,1970年出生於台北,小學四年級因為陪朋友參加一次廣播電台講故事遊戲,獲得當時深具影響力的廣播從業者─『白銀』女士的青睞。從此,便開始擔任廣播主持人及配音工作。同一時期也擔任『台視兒童合唱團』的主唱。
大學聯考再度因陪伴同學一起參加『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的考試,意外考上,並與『臨界點劇象錄』共同即興創作『白水』一劇。此後開始於國內外展開為期一年的小劇場表演,在校主修編劇及表演。畢業後,擔任過廣告及紀錄片導演、綜藝節目總策劃、頻道創意總監、音樂頻道節目部監製,並連續兩年以頻道廣告作品榮獲三座國際promax廣告大獎的金、銀獎。
1997年開始,陸續於北京與大陸第五代導演,共同發揮創意行銷的作品於電影、廣告、唱片、出版中。從此展開以飛行里程紀錄生活的工作歲月。
2004年,為了買父親最懷念的一碗湯,開始與『台客』徐君豪,在台灣展開為期半年的採買旅程。很想?某人就此安定下來,這是他目前最大的心願。
徐君豪,1973年出生於台北。
從小就是全永和跑最快的小朋友,出生於運動家庭,打蹣跚學步起,就與所有體育活動畫上等號。
21歲那年,進入台北輔仁大學,考上國家級游泳教練及體適能教練。
當時曾指導過的學生便已超過3000多人,並以教練之收入,擁有自己第一台汽車。
23歲成為學校柔道代表隊,在一次練習中,不慎腳踝韌帶斷裂,結束選手生涯。
24歲因為好玩拍攝『水涵養』飲品廣告,開始模特兒生涯。
27歲以體育學系『食品營養』的經驗,接觸生化科技產業,成為目前所重視的『財富第五波─生化科技』的寵兒。並擁有了一台跑車及二台重型摩托車。
30歲那年,擁有了第三台重型摩托車『直線加速之王』。
31這年,想找一個人一起給生活多些改變,與導演李鼎開始一場騎重型摩托車之旅,開始一連串為心愛人買菜的旅行。
32歲之後,他想,還要找人繼續旅行下去。
引用:博客來網路書店
從某些熱門網誌上得知《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和《忘記憂愁的地方》這兩本書,不少網誌達人熱情推薦。前陣子終於把兩本書看完了,《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還是在坐那種兩個兩個位置的莒光號看完的,坐火車邊看這種遊記格外有感覺。
導演不愧是導演,光是用簡單明白沒有太多綴飾的文字,就可以引導你感受他所看見的人事物,彷彿墜入一場電影情景中。有些地方或許也曾經造訪過,可是在看導演寫下的故事,更有種溫馨的感覺。
看完這兩本書,會很想旅行,會很想流浪,會想跟著導演與台客的足跡,我更想用自己的感情去感覺,儘管文字笨拙,無法準確表達當下所感受的,重要的是那些感覺,是深深烙印在心頭上的。
留言列表